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新闻

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的绘画艺术

  尼玛泽仁,藏族,四川巴塘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为全国政协委员、班禅画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六届中国美协副主席、第七届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顾问、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智利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个人大型画展和联展,曾获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文化部嘉奖以及四川省文联颁发的特殊荣誉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如百年中国画展、开放的时代大型画展和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获全国美术大展金奖3次、银奖两次。获美国巴特鲁治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长称号、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的国际杰出艺术家称号,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中国美协等颁发的民族杰出美术家奖牌,是四川省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东方之子》栏目等媒体均有其个人专题介绍。
 
  尼玛泽仁从小生活在雪山环绕的文化古城——甘孜德格县。那里有气势恢宏的德格印经院,绚丽多彩的壁画,庄重生动的铜塑、泥塑,这一切强烈地印在幼小的尼玛泽仁心灵的深处,为他日后沿着民族化艺术道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8年他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 1962年毕业以后回到故乡,想把自己5年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表现藏族人民。他创作了不少作品,但由于画风是汉族的,始终得不到藏族人民的承认。汉族的老师也指出:“在内地学习美术方面的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作为藏族画家一定要走民族化道路,否则就失去培养民族画家的意义,汉族画家无法代替你们,寺庙画僧也无法代替你们,你们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此后,尼玛泽仁开始摸索着画唐卡,重新学习民族文化,走向寺庙,走向民间,分析、临摹壁画和唐卡画,对构图、色彩、线条、造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终于首次创作出新藏画《格萨尔王》、《扎西德勒》、《朱德会见格达活佛》三幅作品。这三幅民族形式较强的绘画作品问世,预示着藏族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受到藏族广大僧
俗人民的欢迎,印刷发行上百万份而供不应求。
  通过学习实践,尼玛泽仁更深刻地领悟到要想使藏画走向世界,首先要下功夫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史,研究佛学经典,把握藏民族长期形成的审美心理,在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生活中探索藏民族的精神内涵,在这个巨大源流之中,吸收外来艺术的长处。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为此,他再次走向雪山深处,拜寺院画僧为师,拜艺术匠人为师,与藏族学者广交朋友,像朝圣者一样花了数年功夫走返敦煌和西藏各个寺庙,临摹和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写出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如《藏族唐卡画的历史及其艺术特色》、《敦煌宝库中的藏族壁画》等。与此同时,他又研究了中外美术史篇。他穿梭于藏族古老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这一时期的创作,从《珠姆遣鹤送信》到《雪域》、《生命》出现了新的变化,由民族风情画向哲理性绘画发展。他认为西藏封闭的地理构造和山脉环绕的屏障,既培养了这个民族正直勇敢、豪迈强悍、不畏困难的坚韧性格,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高度崇拜和对死的无所畏惧。他对西藏这一神秘地域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的认识,反映在他的作品《天界》、《岁月》之中,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简单地模仿民族绘画的外在形式,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然流露出藏族的民族特色风格。这是他多年来把精力用于探索藏族内在精神,发挥民族艺术语言本身作用的成果。尼玛泽仁的艺术创作涉面很广,他既创作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年画形式的《珠姆遣鹤送信》,连环画《格萨尔王》,又创作大型壁《十世班禅》、《文成公主进藏联姻图》;既画传统绘画《米拉日巴》和风俗画《沐浴图》,又画现代感强的《极地的梦》,他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探索民族特色。透过这些绚丽奇妙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理解的深度,对敦煌壁画及佛教艺术熟悉的程度,娴熟的艺术技巧与现代艺术融合的能力,以及他在艺术上特有的灵气。
 
他像朝圣者一样踏遍了藏区的山山水水,在纵横数万里的雪域高原,在上下数千年的藏民族宗教文化中去呼吸、去摄取,去感觉与体验。十多年间,唯一不曾离身的,就是速写本和绘画工具。每天除了生存的需要,唯一的思索就是如何用掌握的绘画形式去表现那惊心动魄的雪域高原。他像一个苦行僧,孤独地跋涉在雪域高原。他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几乎是无法实现的目标,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尼玛泽仁认为,艺术的道路其实有很多。古往今来,为艺术殉道而舍身饲虎者有之,把玩艺术者有之,附庸风雅者有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归纳起来,求艺之途不外乎有三种:其一,作为中国画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宝藏,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矿。如果,循规道矩,刻苦努力,自能成大器,修正果。其二,如果不耐寂寞,但有慧眼、有灵性,也可引进各种西方前卫观念,调动媒体,宣传轰炸,造就标新立异的态势,说不定也可驰骋画坛,引领风骚。其三,最后还有一条“路”,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走上这条不归路者,眼中看到太多传统文化的糟粕,看到太多民族历史的屈辱与伤痕,他们为追求艺术的真谛,艰辛地跋涉在那遍布歧路,荆棘从生的路上,虽九死不悔,但成功者寥若辰星。 就这样,尼玛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了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而舍弃已获得的那些成功,重新去探索更为辉煌的艺术世界。那以后的许多年,尼玛更为执着献身于自己所钟爱的艺术。
  尼玛的艺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年的经验在这一时刻得到爆发,对于构图,他突然顿悟。你看他的《极地的梦》、《寂静的轮回》极具现代构成意味,大开大合,节奏强烈,与传统中国绘画和藏传佛教绘画,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尼玛由于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因此,造型极为优美,充满形式美感。他巧妙地运用各种形式因素,造成画面极度和谐而生机勃勃。细节的渲染与大关系的把握恰到好处,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尼玛的色彩天赋是极高的,由于经过严格色彩训练,他在强烈与优雅之间找到了和谐,他的画,往往具有浓烈的色彩因素和强烈的对比反差,但是,他没有简单地泼洒上几个颜色去虚构概念性的画面,而是将浓烈的色彩有机地镶嵌在山水之间,烘托出强烈的光效,同时,辅之以十分美妙的各种宝石般的灰色调,尼玛对各种宝石般的灰色处理是十分独到的,这些灰色,美得妙不可言,妙趣天成。我以为色彩的修养是尼玛泽仁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尼玛作品里,各种技法的娴熟运用,他的工笔山水,已经不能用工笔的“工”字来概括,他运用了大量西画的绘画理念,他的作品有类似油画的厚画法、薄画法、干画法、湿画法交错处理。有各种各样的肌理效果的使用,你甚至无法分辨他画在什么材料上,用什么办法画成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绘画的理解,尼玛的绘画在激情与雪域秘境和宗教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获得顿悟,绘画对于他变得如此得心应手,画面呈现得如此惊心动魄。尼玛发现,在历史悠久的藏民族文化与亘古不变的雪域高原,他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现了艺术与人性、真诚与永恒的相通。他的绘画达到了一种永恒的、静穆的超然境界。
  他通过艰苦的努力,将有13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绘画发展成了现代艺术,他的《天路》、《寂静的轮回》、《雪域》、《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极地的梦》获得了世界的认同和尊敬。且听,尼玛对自己绘画作品的阐释:“浩瀚无垠的宇宙间,凿刻着雪域民族的精神,超越时空的升腾,与日月星辰辉映。”“我们从哪里来,历史的旋涡,恒久盘旋,藏民族心悬佛的信念,依然是极地里生生不息,依然是美丽的梦想随岁月流转”。
  面对尼玛泽仁的绘画作品,感受心灵的颤悸。那巨幅的画面,十分现代的构成形式,丰富而典雅的色彩,妙不可言的各种肌理效果,极其深刻的细节刻画,这一切仿佛鬼斧神工妙手天成。更为重要的是,从画幅中,透出深隧的思想光芒和神秘的精神力量。
  当确立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影响和对古老的藏传佛教艺术的变形作出了重大贡献之后,尼玛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始终坚持对新的绘画形式探索,多年来,他大量的读书、练字,参加各种论坛和学术研讨,践行着“苟日新,日日新”的艺术探索精神,在历史悠久的藏民族文化与亘古不变的雪域高原,他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现了艺术与人性、真诚与永恒的相通。
  诚一斋提醒投资收藏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诚一斋
http://www.chengyizhai.com,可义务指导您进行书画收藏投资。
  联系电话:135 8156 7507座机:010-8859 8783




 
您是第 2677695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