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不懂古玩也能买到真货的惟一方法
(原载2015年07月28日北京商报)
在传统古玩行业有一种我自认为非常科学的交易方式,通过这种交易方式,即使你不懂古玩的真假也能避免买到假货。不过就目前收藏市场的现状来看,这种办法在实施上可能会遇到阻碍,但大家也不妨听一听,从中借鉴一些可行的经验。
旧时的古玩藏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势力,单凭这一点,商家会先惧客人三分。因为那时客人用自己的权势来威慑商家,从而让商家不敢卖假,却又不会欺负商家。但如今有的客人跋扈无理,很多商家不愿与其产生任何交易,只有那些卖完就跑路的商家敢跟他们打交道,可卖给他们的古玩是真是假就要两说了。
与现在的古玩商不同,传统古玩商手里的好东西,想卖给谁就卖给谁。传统范儿的古玩商,要跟您不认识根本就不搭理您,您如果想要买他的东西必须得求着他!当然了,现在这个范儿的商人大部分都快吃不上饭了,因为卖假货的商人那才是真营销。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把您兜里的钱弄出来,您说干什么都行,谁还会“端着”、“拿着”呢。
尽管过去这些藏家都自诩清高,但买东西还是要讲和气,因此大多是藏家都要先和商人交朋友,放下自己的身份,跟商家非常客气!互相给面子,后面的事才好办。古时候这种独特的古董交易方式不仅能使交易成功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长时间的了解,很多商家与藏家都成了莫逆之交,有时候还会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交往模式。
这种长时间的了解和交往,藏家知道商家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人品还有学识口碑等。商家了解了藏家的购买实力、做事风格,对商家来讲又多了一个能够长期购买的主顾,对藏家来讲,交了这样一个朋友,即使看不懂货也能不买或少买假货。
除了购买古董藏品,这些藏家也会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拿到市场上流通。卖掉自己的宝贝其实并非藏家缺钱,这种流通其实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藏家可以更替自己的藏品,逐步提高藏品质量。举个简单的例子,藏家从古玩店老板那里花300块大洋买了一件东西,买卖的过程中,两个人会讨论这件东西哪好或哪不好,那么有信用的商家一般会客观地为藏家解读自己对这东西的看法。这种交流的过程,会丰富藏家的古玩收藏知识,也只有在这会儿,商家想卖您东西了,才会把真知透漏给您。否则,这些商家一般是不会说实话的。当然,卖假货的除外。
有买有卖,这样一来,过了一段时间,藏家又来了,说:“老板最近又添什么宝贝了?”商家又拿出一件说,“这件东西不错,但价钱就稍贵了,得800块大洋”。藏家说:“这件东西我要了。原来在您这儿买过的一件儿同类型的东西确实没有这件儿好,现在我得了这件儿,原来那件儿您就帮我处理了吧!当时300大洋跟您买的,我放在您这儿,您尽量帮我卖出去,价钱您看着办!”
在古玩行里,如果东西不是假的,没有退货一说,通常都是代卖,所以在古玩行当里这种代卖现象非常普遍。而藏家的这句“看着办”,说得恰到好处,但这句话也给商家出了难题。
古玩商要想跟这样一位买东西不砍价的藏家长期合作,那么想什么方法也得帮他把东西卖出去,最好还得帮他赚点儿钱。尽管这些藏家身价不低,可是他们对意外之财也是很感兴趣的,哪怕只是很小的数目。
作为一个有长远目光的古玩商来说,在最初交易的时候就应该为后续的种种可能做好打算。因此最开始卖给藏家的时候,价钱就不能开太高,话也不能说太满,更不能卖假,要给自己留后路,否则出现这种需要代卖的情况就是自断后路。
有了这些基础,藏家也不会轻易买其他人的东西。藏家很聪明,长期以来用这种方式跟一位古玩商交往和交易,关系和信任感已经很成熟了,即使在别的古玩店里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会直接下手购买,一定会跟这位商家商量:“王老板,我在哪家店看了一件什么东西,您帮我去掌掌眼,东西要是好,您帮我买下来,我不摸那个老板的底。事成之后,按行规给您酬劳。”当然,这酬劳可不是白拿的。生意做成了,背后的一切风险就都要转嫁到王老板身上了,这东西的真假、价格高低,都得由王老板这位中间人负责,且这份责任是终身制的。
这种把双方利益绑在一起、互相牵制的方法,现在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了。现在的卖家都是卖一件就想跑,而这些买家又似懂非懂还在整天幻想捡漏赚别人便宜,这也是古玩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总结来看,买古玩您看不懂东西没关系,但是您要看得懂人,这是不懂也能买到真古玩的惟一方法。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