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新闻

怎样欣赏国画?

一看神韵

 看画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也就是“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看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苗再新 《赏珍图》136x68(8.3平尺)

诚一斋藏品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它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要具备一定的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国画。

 

二看笔墨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画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的感受分不开的。古代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和琐碎,以画作画易于模糊和平板,用线条最易于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和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张复兴 《喜看稻菽千重浪》 136x68(8.3平尺)

出版:《毛泽东诗词名家书画展作品集》

诚一斋藏品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方画是体、面、色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水、墨的协调。墨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阶。唐代张彦远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彩。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中国的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燥,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片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画时往往尚未看清具体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陈鹏 《花鸟》100x38(3.5平尺)
 

诚一斋藏品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和蘸墨法等。好的国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等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三看构图和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诸多形式,自成章法布局。画家将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幅整体画面。一幅作品的境界高低,奇特平庸,构图非常关键。

 构图的法则中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多彩多姿的世间万物,能给绘画家们带来极大的空间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唐勇力 《美人图》68x68(4.2平尺)

出版:《名家之约——全国重点画院院长国画邀请展作品集》

诚一斋藏品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家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据网络文章整理)


您是第 26748938 位访问者